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提高6 2%光明日
(相关资料图)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提高6.2%
光明日报北京7月4日电(记者袁于飞)黄土高原是我国近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4日,中国气象局在北京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2000年至2022年全国有91.9%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尤其是黄河流域,其中有79.1%的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每年每平方米增加2.5克碳以上,流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达到流域总面积的96.4%,植被生态改善明显。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3,较常年提高6.2%,为2000年以来第三高。
“具体来看,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提升了水土保持能力,有87.6%的区域涵养水量、98.7%的区域土壤保持量呈增加趋势。由于植被生态改善,防风固沙功能增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从气象条件来看,自2000年以来黄河流域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4.2毫米、气温升高0.03℃,水热条件对流域植被生长比较有利。其中,黄河三角洲2000年至2022年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13毫米,气温升高0.05℃。监测结果显示,黄河干支流沿岸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拴分析指出,黄河流域以及全国其他各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呈提高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护工程;二是叠加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共同促进了全国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
钱拴介绍,考虑到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公报增加了对三江源典型冰川——阿尼玛卿雪山冰川和各拉丹冬冰川的影响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阿尼玛卿雪山冰川面积平均每年减小0.67平方公里,冰储量平均每年减少0.06立方公里;各拉丹冬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也均呈缩减态势,冰川面积平均每年减小2.73平方公里,冰储量平均每年减少0.32立方公里,这表明2000年以来三江源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湖泊蓄水,但气温升高促进了冰雪融化、冰川萎缩。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5日08版)
标签: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提高6 2%光明日
据5日《物质》杂志报道,包括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内的一
“原来我们都是乐山人,能在大运会火炬传递仪式上相遇,太有缘分了!来
【“水岸与城市”系列调研行】“双溪夹流,繇天目而来者三百里。”元代
期待已久的手游车辆修理大师即将登陆九游,这款手机游戏吸引了大批玩家
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将举行开幕式、现场音乐、烟火美食、珠峰大本营爱
时隔70年,一场名为“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
学习部招新宣传海报,学习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平煤股份融资融券信息显示,2023年7月5日融资净偿还万元;融资余额亿元
1、谜底是磨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一点一横一撇,是广并排两棵树树是木,